<object id="apjzy"></object>

        <p id="apjzy"><strong id="apjzy"><small id="apjzy"></small></strong></p>
          <object id="apjzy"><strong id="apjzy"></strong></object>
        1. <pre id="apjzy"><label id="apjzy"><xmp id="apjzy">
          <big id="apjzy"><button id="apjzy"><sup id="apjzy"></sup></button></big><td id="apjzy"></td>
         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要聞 > 鄉鎮

          上莊鎮:綠水青山帶笑顏 產業發展謀新篇

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23-06-26 08:41 來源:上莊鎮 瀏覽:
          【字體大?。?a href="javascript:doZoom(20)">大

          近年來,績溪縣上莊鎮寺后村不斷探索特色產業發展新模式,以綠色生態為底色,興業富民為支撐,聚力發展特色產業,將產業發展作為長效穩定增收“穩壓器”,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,源源不斷地散發出績溪嶺北鄉村獨有的活力。

          規劃先行,在綠水青山間涵養產業發展。遙望遠方,是上莊鎮延綿的巍峨青山,山下是錯落的山地農田,如詩如畫。鄉村振興,規劃先行。寺后村以村莊規劃為基礎而不斷發展壯大起來,產業發展成效明顯。寺后村充分發揮選派單位優勢,率先在全縣開展全域綜合摸底調查,并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后編制了村莊規劃,以規劃為綱,做到發展有遵循、建設有依據,確保寺后村的產業發展可持續發展。寺后村分階段對村集體經濟發展進行了周密部署,擘畫發展藍圖;從土地規劃、產業類別、發展模式、道路建設等各個方面進行統一規劃,突出寺后村的產業特色和優勢,不斷延伸特色產業產業鏈,通過各類資源優化整合走出一條綠水青山相伴經濟發展之路。

          瞄準特色,盤活荒山地,“喚醒”發展活力。寺后村是典型的農業村,耕地少山地多,傳統種植業規模小,收益低。該村緊緊扭住產業這個“牛鼻子”,立足資源優勢,對閑置土地進行盤活,以土地整治為契機,對村集體荒山開荒造綠,盤活荒山地發展白茶產業,促進村集體經濟和農業發展。走進古塘山白茶基地,山野空曠,茶園莽莽,從山底一直延伸到山頂,滿山的茶樹參差錯落,現如今白茶產業已形成規?;l展。為了促進白茶產業的提質增效,寺后村嚴控茶葉生產每道工序,積極探索茶園產業標準化管理,狠抓生態茶園建設,優化茶葉品質和茶園生產管理技術,從栽培、加工、包裝等各個環節上實現標準化、規范化,真正打造優質茶、放心茶,讓茶園真正成為老百姓和村集體增收致富的“綠色銀行”。

          遍地開花,走出長效“造血”新路徑。寺后村多個產業正呈遍地開花之勢,發展產業時兼顧長期與短期效益,長期項目形成經營性固定資產,穩定收入增長,以白茶和特色蔬菜為村集體主導產業,疊加光伏、冷庫、魚塘養殖等產業,把產業做強、把品牌打響、把農民帶富。特色產業正在寺后村以磅礴偉力蓬勃發展,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,不僅讓閑置勞動力實現就業,帶動農戶增收,更促進村集體經濟逐年實現大幅度提升。寺后村積極創新產業發展模式,采用“黨組織+合作社+農戶”的經營模式,讓村集體在經濟發展的最前沿,帶領群眾上項目、闖市場,引領產業振興發展,自產自銷,現已形成“種植+采摘+加工+銷售”一條鏈發展模式,在各個環節帶動群眾參與,增強群眾自身“造血”能力,讓特色產業發展的紅利惠及更多群眾。

          構建特色促長遠,連片成線聚亮點。上莊鎮將全力寫好特色產業這篇文章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穩步提升集體經濟發展水平,在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之間構建起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環關系,促進農民增收、農業增效、農村增綠,不斷賦能鄉村振興發展,奮力開啟致富“加速度”。(程艷宇)


    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          0條評論

          *正文:
          驗證碼: captcha

          網友評論列表

            暫無網友評論